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也斯】回顧也斯的剪紙和香港故事 | 香港文學舘

作者: 文學舘

在香港文學的長河中,梁秉鈞這個名字可能不如金庸、倪匡般廣為人知,但提到「也斯」,許多文學愛好者就會眼前一亮。也斯——香港當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豐富的思想,在香港文學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作品既反映香港的變遷,也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與自我認同。

也斯是誰 

也斯(原名梁秉鈞),是香港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文化評論家。他出生於1949年,197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曾任教師、編輯等。也斯十多歲就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之路,文章以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社會觀察著稱。他認為有意思的筆名令讀者看作品前已對作家有一定感覺,為了突破這一常態,他採用兩個虛詞作為自己的筆名。也斯創作了大量引人入勝的作品,當中亦有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他的作品涵蓋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等多種體裁,展現了其多元化的才華和廣闊的藝術視野。 

也斯畢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藝術探索,同時在香港的大學任教多年,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人才。他的作品不僅在香港廣受好評,也在國際文壇上得到讚譽,為香港文學在世界舞台上贏得一席之地。 

也斯和他的經典作品 

也斯的創作生涯跨越半個多世紀,留下了眾多經典之作。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剪紙》:這部小說由1977年開始在《快報》連載,1982年出版單行本,是香港文學七十年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也斯其中一部最為人熟知的作品。該作品具有魔幻寫實元素,用了雙主線的方式,借一個愛情故事呈現出當時香港在傳統與現代間的轉變和迷亂,表達也斯對香港社會、文化的看法。 

《山水人物》:這本散文集在1981年出版,也斯將他對香港地景和香港人的觀察轉成細膩的文字,帶出他對生活瑣事的感慨。2002年新版《街巷人物》出版。 

《城市筆記》:雖然作為創作者,不少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但事實上也斯很常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漫步。1987年出版的這部散文集記錄了也斯散步時看到的香港,引出他對香港這座城市的觀察和感悟,展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文字功底。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這本書由12篇小說「混雜」組成,作者從不同角色的視角探討了香港人對政治的無助感。

每個故事都從食物的角度切入,當中書中的主人公對一種無法命名的水果並不抗拒,反而覺得味道有趣,這符合他對自己身分身份不太確定的狀態。因為父母的偷渡經歷,主人公的身份證上寫的生日日期是虛構的,反映了香港人對政治現實的敷衍和遺忘。

作者認為,香港人普遍熱衷飲食,這背後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其他方面的失望和無奈。他們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飲食領域,是因為對政治和前景感到無能為力。

也斯剪紙:為何能歷久常新? 

《剪紙》作為也斯的代表作,自1982年出版以來一直備受讚譽,成為香港文學中的經典之作。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獨特的敘事視角:也斯善於運用多重視角和非線性的敘事手法,為讀者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香港社會圖景。 

深刻的主題探討:《剪紙》中的故事觸及了身份認同、文化衝突、城市發展等深刻主題,這些議題在當今社會仍然別具意義。 

細膩的人物刻畫:也斯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刻畫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得作品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共鳴。 

對香港的深刻洞察:作品中對香港社會變遷的描繪,不僅記錄了當時的香港面貌,也為後人提供了理解香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創新的文學實驗:也斯在《剪紙》中進行了多種文學形式的嘗試和融合,為香港文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也斯的寫作風格 

也斯的寫作風格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多元融合:也斯善於將不同的文學體裁和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如在小說中融入詩歌元素,或在散文中加入繪畫描述,創造出獨特的文學風格。他亦常常展現出跨文化的視角,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反映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 

細膩觀察:也斯對生活細節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捕捉到普通人容易忽視的微小變化,並將其轉化為生動的文字。 

實驗精神:也斯勇於在寫作中進行各種嘗試,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和創作可能性,推動香港文學的發展。 

人文關懷: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也斯的作品始終貫穿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展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 

這些獨特的寫作風格使得也斯的作品在香港文學乃至華語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讀者。 也斯作為當代華文文學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無論那個領域,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現代語言的創新,他不僅為香港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華文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靈感。

延伸閱讀 

香港散文選

私密內容: 也斯的六○年代

梁秉鈞50年詩選. 上冊

梁秉鈞50年詩選. 下冊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