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文明時代的到來,傳統閱讀文學的方式可以有何種新型的呈現變化?AI 以驚人的速度更新換代,我們是否也應該及時做出升級?文學與科技的融合帶來新的視角與挑戰,展望未來,前沿趨勢是跨媒介、跨學科、多媒體共創同研——從香港作家的作品場景與文本素材出發,運用增強現實、虛擬製作、信息可視化等科技藝術手段,將綿延的歷史、經驗的斷裂、身份的重組,以跨媒介的方式重新串聯起來,在先鋒的空間敘事和視覺景觀之中,創造新的文學展覽、創作和研究路徑。
我們試着通過這樣的探索,延伸敘事在科技時代的形態,把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繫在一起,將技術反覆運算運用到文學發展,對未來文學展開多層面的構思與想像。這是我們做出的一步嘗試。
一、文·藝交響——香港文學舘混合現實展 遊覽路線
這是香港文學舘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同完成的一次數字策展實踐,藉助混合現實(MR)技術,將新媒體科技與文學作品相融合,創作出一條新媒體影像遊覽路線,其中包括留足MR互動故事,沉浸式呈現蕭紅、張愛玲、戴望舒、金庸、梁羽生等六組香港文學作品的經典場景。
參觀者通過手機掃碼,即可走入文學大師的時空穿梭當中,開啟一場身臨其境、虛實結合的參展體驗。從虛擬空間敘事、數碼物與人的關係等多維度,探索文學與新媒體跨界互動的可能性,通過跨媒介交互手法,完成一段藝術設計與文學作品的對話。
二、信息可視化文學研究——「南來之花」動態數據雕塑
「南來作家」是指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自大陸「南來」香港的作家群體,由於其所處的不同歷史文化語境、鄉土記憶及個人經歷,其想像與敘事呈現出獨特面貌,深刻影響並參與塑造了香港文學。
「南來之花」動態數據雕塑選擇最具代表性的24位「南來作家」,對他們的作品文本進行多維度、多模型語義分析,挖掘萬千文字中的時空脈絡,建立包含歷時性與共時性的數據網路。基於這些語義數據與作家個人生平經歷中的時空座標,構建一組3D 數據雕塑,在先進計算機圖形學的映射下,形似一朵朵「花」。香港「南來作家」往往經歷了身份的斷裂和重組,形塑了他們作品中的敘事時空、故事建構與身份母題。由數據構成不同作者的「花」呈現出綺麗的差異性,同時創造觀看文學的新視角。
「南來之花」不僅創造了視覺景觀,其中語料統計和梳理的過程更與文本素材息息相關,而信息可視化的最終呈現,是文學研究與視覺藝術在媒體間性中的動態平衡——這是此次跨界嘗試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作為一種模型和方法,耦合數字藝術與文學内涵之間的跨界共通之處,探索信息技術與文學研究的融合生態。
三、分佈式敘事——《港漂記憶拼圖》跨媒介交互劇場
「交互劇場」將遊覽文學作品的過程具象化為一場空間冒險。玩家造訪每一個衍生作品空間,對應原著的不同章節,並在提示文本的引導下穿梭、互動,最終體驗完整的敘事。每段敘事和視覺以「物派」形式凝結於虛擬空間中,參與者發現、面對、思辨其中的連綿語境。就此,二維的文本閱讀過程轉化為三維的空間展廳漫遊,打開未來敘事的新可能。
四、講座:情發於「聲」:跨媒介與未來文學
5月12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跨媒介作家吟光邀請香港配樂大師韋啟良、香港都會大學副教授郁旭映,以及澳門著名作曲家李峻一線上參與,共同就跨媒介敘事和未來文學開展對話,前瞻未來文學與多重視覺、聲效、音樂等不同媒體結合的可能,包括對多視點敘事(POV)和互動式敘事等看法。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香港文學舘舘長、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香港高校學者和觀眾參加了活動。
主辦:香港文學舘 中國美術學院
協辦: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
文學顧問:潘耀明
學術顧問:段衛斌 于聯
項目發起:吟光
項目策劃:端木琦 邴寅
聯合策劃:項建恒 徐振庭 郭奇 盧晨
項目統籌:鄒李蕾
項目成員:黃孜睿 盛亦寧 蘇卉嫻 尤丹紅 周潔 賈雪鈺 楊柳 楊小溪 伍安然 林銘銳 劉陶然 滕睿 孫可凡 李昱桐 丁心鈺 陳姝璇 彭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