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聶華苓:送別「文壇永遠的母親」

作者: 潘耀明

「北京時間下午2:30, 我媽媽走了。」

昨日收到聶華苓的女兒王曉藍發來的噩耗,她的母親於北京時間10月19日下午2:30離開了人世。此時,身在韓國的我,心中不禁感到一陣沉重。聶華苓的離世,無疑是文壇的一大損失,她的道德文章如高山流水,永誌世間。

回想起今年6月21日,我的次女潘宇翔曾專程從西雅圖前往愛荷華探望她。當時,聶華苓的身體尚好,两人的交談仍能清晰地回憶起許多愛荷華的舊事,詎料四個月後仙逝。

女兒潘宇翔向我回憶道:

潘宇翔(右)與聶華苓(左)合影

誠然,有些朋友會永遠記得。

聶華苓1925年出生於武漢,1949年定居台北,並從事創作。1960年加入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藝文版主編,直至該刊被迫停刊。1963年與訪華的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於酒會相識,受其邀請赴美訪問,隔年即定居美國,任教於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兩人並於1971年結婚。聶華苓與保羅・安格爾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透過「愛荷華作家工作坊」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以期促成創造性寫作,對國際文化交流貢獻卓著。中國內地的莫言、茹志鵑、王安憶、余華、蘇童等人,中國台灣的瘂弦、王禎和、陳映真、七等生等人,中國香港的潘耀明、韓國的許世旭等等都曾參加過這計劃。

聶華苓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等二十餘部作品,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意、葡、波蘭、匈牙利、南斯拉夫、韓國等版本。1990年,小說《桑青與桃紅》英文版獲頒「美國書卷獎」、2009年獲頒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2年香港導演陳安琪推出傳記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其傳奇的文學人生。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