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記憶拼圖》科幻小說 x 跨媒介交互劇場
關鍵字:空間文學與文學空間
未來敘事與敘事未來
吟光的長篇小說《港漂記憶拼圖》以香港文化想像為基底,講述了新一代在港青年的成長經歷與身份尋找。本書入選《亞洲週刊》2023年全球華文十大小說,作家出版社2023「年度好書」,在第十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中獲獎 。
以本書為創作土壤,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的師生共創跨媒材作品《未境之像》,運用跨媒介「分佈式敘事」,以科幻作為方法論,將小說進行交互設計與媒介延伸,故事元素分佈在各媒體平臺——敘事架構圖(用譜系的方法分析解構每一章節)、影像、裝置、聲音、遊戲等,共同建構柔軟的東方科幻和記憶旅程。
「交互劇場」以六個可漫遊、可交互的劇場式空間為載體,遊戲化設計為路徑,將遊覽文學作品的過程具象化為一場空間冒險。玩家造訪每一個虛擬空間,也就是虛擬展廳,其中有與之契合的跨媒介作品,對應原著的不同章節,並在提示文本的引導下穿梭、互動,最終體驗完整的敘事。六段敘事和視覺以「物派」形式,對應原著不同章節,凝結於虛擬空間中,參與者發現、探索、思辨其中的連綿語境。就此,二維的文本閱讀過程轉化為三維的空間展廳漫遊,觀眾可以多樣化多維度的體驗文學作品,打開未來敘事的新可能。
具體解讀:六大敘事空間及對應作品
1、 鏡面空間————第三章《如逝》——衍生作品《吾喪我》
關鍵字:共生Symbiosis
原著講述了港漂趙寧與她的本地室友Emily這對表面上不和諧實則相互依存的角色,在香港迷失自我的故事。衍生作品靈感來自莊周夢蝶和吾喪,兩名玩家使用 VR設備扮演趙寧或Emily,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空間探索,雙人協作解開幻境謎題,才能到達最終目的地。這種設計使玩家親身體驗角色之間微妙而複雜的聯繫,揭示共生關係。鏡面空間是整個虛擬敘事的初始空間,玩家在圍繞鏡面之中看到自己層層疊疊的虛擬形象,各面鏡子猶如傳送門,交互後鏡內景色產生變化,由此進入下一空間。
原著選摘:
「她們不是對方的敵人。相反,她們就是對方。」
「想起當年來港的自己,那個遺失已久的自己。」
「她也曾心比天高,她也曾風雨飄搖。」
「任何人都有資格愛任何人,愛任何地方,記住任何地方。」
2、包裹空間————第二章《偏離》——衍生作品《試衣之人》
關鍵字:身份 Identity
原著講述了內地來港學生趙甯在異鄉的艱難成長歷程,她為自己改名 Amily,嘗試融入人群,但這一切努力似乎又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衍生作品以角色互換身份、重新自我審視的科幻設定出發,呈現了主角 Amily輾轉在她所熟悉三人的生活中,逐漸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構建與觀者的精神共鳴。包裹空間是隔絕外界的內部空間,一如廣場上人聲嘈雜,角色游離于人群之間被推著前行,不時抬頭仰望,對應「內與外、自我與他人、個體與人群」的思考探索。
原著選摘:
「站在密密麻麻千篇一律的人群裡,怎麼找到自己?」
「去香港的每個人,後來都偏離了初衷。」
「最熟悉和害怕的,便是這叵測的人群。」
「燈光璀璨,兩相輝映,襯得那盛世之下的孑然身影格外淒清。」
3、無限空間————第六章《時空夾縫》——衍生作品《蒼藍旅人》
關鍵字:城市 City
原著講述留學歸來的Lawrence自卑又自傲,不願認祖歸宗,玩弄趙寧和Emily的感情,卻對古雅裝扮的簡離感到莫名吸引,追隨她去看傳統戲劇,最終竟然是簡離的獨特唱腔引發了城市和人心的震撼巨變……衍生作品暢想在二十四世紀,人類移民火星並建立多個社區,其中一個稱作「火星香港」,以數字信息技術複刻數字化香港,助力火星城市的發展。無限空間以無盡延伸的建築大廈構成,展現行走在無限延伸空間的焦熱之感,與城市景觀的荒蕪意象契合。玩家身後是鋸齒狀的閥門,可以通過線索提示與物件指引找到出口。
原著選摘:
「這不是她第一次迷路了,城市在她的腦海裡只是幻影。」
「高樓是森立的怪物,脖頸擰斷也望不見頂。」
「反正所有的Metropolis,長得都差不多。」
「萬家燈火如同一片荒原。」
4、存儲空間————第四章《離亭別宴》——衍生作品《昆世界》
關鍵字:記憶 Memory
原著以訪港藝術團的昆曲花旦簡離的視角——一個在 21 世紀年紀輕輕選擇投身傳統戲曲行業的女孩,從她探索香港的心路歷程和生存境況,表現出作為遊客對香港這座城市的複雜感受。衍生作品基於昆曲《南柯一夢》的入夢選段和虛擬實境技術,假設了混合夢境現實的設定,說明藝術資料捕獲與清醒夢的可能性。存儲空間作為一個巨大的檔案庫,以矛盾圖書館為設計靈感,是貯藏記憶與過去之地,是古與今的溝通。空間四周是數量龐大、密集的檔案抽屜,體驗者通過抽拉抽屜,探索檔案櫃中的交互物件。
原著選摘:
「早已不是香君,哪能不下翠樓。」
「你不是原來那個你,故鄉也不是原來的故鄉了。」
「只要不想前身後事,就是快樂的。」
「活在牢籠裡的,又何止那一個。」
5、中心空間————第五章《造心記》——衍生作品《浮脈》
關鍵字:懸浮 floating
原著講述了本地導遊阿Ray不怕工作的勞累忙碌,但愛人Emily的輕視背叛才是最致命的傷,還有和同胞弟弟Lawrence之間的複雜身世,帶出擁有特殊「造心」能力的科幻設定。衍生作品圍繞「懸浮」這一人群在城市高速流動的社會狀態展開想像,並引入「城市脈搏」概念,以互動式實驗影像的形式,敘述阿Ray與逝去的父親合力破解謎題,構建懸浮城市。中心空間的內部近似於中心廣場,觀看席以履帶轉動的方式圍繞在周圍,恰如作品中聯通陸地的巨大島嶼。
原著選摘:
「而他竟不配愛她,也像他不配愛這座城。」
「眾人熟練客套著,笑容毫無破綻,仿佛排練過千百遍的劇碼。」
「永遠在漂泊,永遠在他鄉。」
「風雨飄搖之中,說得上誰對、誰錯、誰又有出路?」
6、六面空間————第七章《挖心術》——衍生作品《Llink》
關鍵字:自我 ego
原著講述萬念俱灰的阿Ray,放棄了自己「救世主」的使命,躲入人群想回歸平凡生活,卻最終被類比Emily的晶片人Amily所觸動,發現理想還藏在心間。衍生作品在原文討論生物人和晶片人區別的基礎上,繼續思考「人類是記憶的複合體,或許我們都是被構造的」,通過三代機器人Lawrence之間的淵源,覺醒作為數位生命,也與人類感情共鳴。視覺上,著力表現了2038年香港的水城環境。六面空間以「楚門的世界」為靈感,展現空間之外還有空間。整個沉浸空間都是科幻機械元素,記錄玩家在每個場景的即時錄影,充斥不真實感與監視器。
原著選摘:
「為什麼愛來的時候,恐懼也一同到來?」
「跟隨人群假裝贊同,但總有股反動力讓他心裡陣痛。」
「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條編碼告訴你相信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或許,我們都是被構造出來的樣子。」
《未境之像》創作者之一陳姝璇的創作心得:
本次作品從文字出發,文字的二維性與留白激發了我們創作過程中的無窮想像。首先對於《港漂記憶拼圖》分章的解析,對書中提及的重要地點和物件進行桌面或在地調研並以此建構敘事架構圖。比如第一章節就是分別對於人、事、物、場進行結構分析。結構的過程也是引發對於我們創作興趣的基點,比如文本中多次提到的蘭桂坊,利用多圖調研瞭解,蘭桂坊濃郁的氛圍也奠定了在創作中心空間時視覺風格。
六大虛擬空間以可漫遊可交互的劇場式空間為基礎,每一個空間涵納一個在《港漂記憶拼圖》中提煉的關鍵資訊。虛擬空間在漫遊和交互之外還是虛擬展廳,每個空間中有與之契合的跨媒介作品,每個作品對應《港漂記憶拼圖》的一個章節。觀眾可多樣化多維度的體驗視覺化的《港漂》衍生作品。所提煉的關鍵資訊是從文本到視覺的橋樑,比如在鏡面空間中關鍵字為共生,透過鏡子能夠瞭解自己,但鏡中人卻是虛像,以此來暗喻港漂趙寧與她的本地室友Emily的對立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