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Literature "Breaking Boundaries": Cross-Disciplinary Experiments and Explorations of Future Literature

作者: 鄒李蕾

2024年,從《繁花》影視化的爆火到《人民文學》走進網絡直播間,文學「破圈」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何為「破圈」?

破的是純文學讀者的受眾圈,更是以純文字呈現文學的媒介圈。我們身處在數字信息的時代,面對爆炸式的視聽碎片資訊,文字似乎喪失了吸引力,如何讓好的故事更好地抓住更多的觀眾,成為了創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同樣誕生在這個時代的香港文學舘肩負着傳承與推廣香港文學的使命,也將文學「破圈」傳播作為重要議題之一去探索和實踐。在位於灣仔茂蘿街7號的文學舘常設展中,「文學與跨界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展廳向觀眾展示包括音樂、繪畫、影視和新媒體在內的四種文學與藝術跨界的表現形式,傳達文學與藝術在美學鑒賞的異曲同工之妙。

在全球化語境和世界文化交融的時代,學科邊界不斷延展,形成交融合作之勢,無論是古典的詩詞吟唱,還是近現代的影視改編,跨界的文學創作擴大了文學的傳播,更多維度地提升了文學的價值。而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文學敘事的改編也不再局限於視聽藝術,而是更注重讀者沉浸式地體驗與互動。此次香港文學舘的開幕系列活動就以「文學x新媒體」為切入點,從三件不同的作品,與香港文學愛好者共同探討未來文學的多種可能性。

點擊查看視頻

一種文學閱讀新體驗

文·藝交響:混合現實遊覽路線

這是香港文學舘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同完成的一次數字策展實踐,藉助混合現實(MR)技術,將新媒體科技與文學作品相融合,創作出一條新媒體影像遊覽路線,其中包括留足MR互動故事,沉浸式呈現蕭紅、張愛玲、戴望舒、金庸、梁羽生等六組香港文學作品的經典場景。

參觀者通過手機掃碼,即可走入文學大師的時空穿梭當中,開啟一場身臨其境、虛實結合的參展體驗。從虛擬空間敘事、數碼物與人的關係等多維度,探索文學與新媒體跨界互動的可能性,通過跨媒介交互手法,完成一段藝術設計與文學作品的對話。

「文·藝交響:香港文學舘混合現實遊覽路線」是一次融合文學、AR互動及建築實景的遊覽體驗。

一種文學創作新敘事

《港漂記憶拼圖》跨媒介交互劇場

「交互劇場」以六個可漫遊、可交互的劇場式空間為載體,遊戲化設計為路徑,將遊覽文學作品的過程具象化為一場空間冒險。

吟光的長篇小說《港漂記憶拼圖》以香港文化想像為基底,講述了新一代在港青年的成長經歷與身份尋找。本書入選《亞洲週刊》2023年全球華文十大小說,作家出版社2023「年度好書」,在第十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中獲獎。

以本書為創作土壤,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的師生共創跨媒材作品《未境之像》,運用跨媒介「分佈式敘事」,以科幻作為方法論,將小說進行交互設計與媒介延伸,故事元素分佈在各媒體平臺——敘事架構圖(用譜系的方法分析解構每一章節)、影像、裝置、聲音、遊戲等,共同建構柔軟的東方科幻和記憶旅程。在香港文學舘「文學與跨界藝術」展廳中,我們將《未境之像》作為「文學x新媒體」探索的首個案例為觀眾呈現文學創作與閱讀的一次創新實驗。

包裹空間:第二章《偏離》衍生作品《試衣之人》

一種文學研究新模型

「南來之花」動態數據雕塑

在5月11-21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走進文學的時光卷軸——南來作家手迹遺物展」中,香港文學舘與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家聯合原創的「南來之花——基於香港『南來作家』的動態數據雕塑」,以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將是次展覽介紹的葉靈鳳、張愛玲、蕭紅、金庸等多位南來作家及其文本進行多維度、多模型語料分析,挖掘萬千文字中的時空脈絡,建立包含歷時性與共時性的數據網路,再在此數據素材的基礎上,構建3D數據雕塑,在先進計算機圖形學的映射下,這組雕塑形似一朵朵「花」,每一株花都象徵着他們獨特的敘事時空、故事建構與身份母題,呈現出綺麗的差異性,這些由數據構成的「南來之花」具有迷人的外觀,創造文學閱讀和作家研究的全新視角。

「南來之花」不僅創造了獨特視覺景觀,其中語料統計和梳理的過程更與文本素材息息相關,而信息可視化的最終呈現,是文學研究與視覺藝術在媒體間性中的動態平衡——這是我們此次跨界嘗試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作為一種新的文學研究路徑,這種耦合數據統計、數字藝術與文學內涵之間的跨界共通,正是探索信息技術与文學研究生態融合的全新嘗試。

More Articles